第46章 第四十六颗糖

影视城是樊城的特色之一,在郊区的一大片地上,按照明清古建筑和街道形式建起了一片古代剧拍摄区,当地人就直接管那个地方叫影视城。

一年四季都有剧组在这里拍戏,而每年的元宵节是一年里面唯一一天暂停所有场地拍摄,直接转为灯会场所的日子。

本地人差不多都知道元宵灯会,一年一年地开着,形式也不太变化,已经成了樊城的特色节日,一办就办了近20年。

整条长街全长大约近千米,两侧古楼林立,灰瓦白墙伫立着,门店外横插出一根竹竿,竹竿上挂着黄底红边的招牌布条,然后沿着门帘就是一串小灯笼。

每隔20米就有一根很高的柱子,挂着每年顶好看的精致花灯,只能靠猜灯谜去得,花钱都是买不着的。

这么一条长街,灯笼一个连着一个,一串顺着一串。

丛蔚小时候读过嘉庆时期的《澄海县城志》,里面说:“十一日夜起,各神庙街张灯、仕女游、放花爆、打秋千,歌声达旦。”

又说:“今俗无夜,各祠庙张灯结彩,阄为鳌凶,人物台榭如绘……竞赛花灯。”

那些被历史时光蒙了尘的场景,好像就在这一刻都又活了过来。

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换上了明清时期的服装,糖葫芦插在稻草扎的棍子上,街边的小摊全都是木头架子搭成的,每个档口都挂着各种纸糊的灯笼,全都由传统灯笼制法的非遗继承人和他的团队亲手打造的,几乎按照古代的灯笼款式做了一比一的还原,一盏赛一盏漂亮。

街面上还有卖香包的小摊,不过味道就劣质了些,无论从原材料、制作手艺都不太能上台面。

姜杳杳捏了一只狠吸了一口,结果被呛得差点背过气。

“都是做香的,这跟你家的东西也差太远了,明年让你爸来摆摊,保证一秒把这家比下去。”姜杳杳靠着丛蔚洗鼻子。

起先几个人还是凑在一块往前行进的,可是人流量越来越大,同一方向和相反方向的都混在了一起,摩肩擦踵,挤得水泄不通。

丛蔚不过是在一个皮影戏的摊子上驻足多看了两眼,一转头,身边的人都不见了。人流就像被风不停吹着的沙砾,一扬起,再落下就变了样子,回头去找,都不知道要从何找起。

丛蔚心里一咯噔,转身就往两侧店铺边跑去,站在一家泥人摊子旁的花坛上四处张望,手里捏着手机,挨个给他们发消息。

捏泥人的瞧她可爱,逗她:“小姑娘,走散了就自己逛逛,咱街上摊子都是熟人,放心,不会把你拐走的。”

丛蔚对他摆手,正准备在手机上打字给他看,旁边突然就蹿出了一个人,两三步过来,往花坛上一跳,把人招进怀里,手机都差点被吓掉了。

“一转头就找不着你,老子心都要蹦出嗓子眼了。”裴寂一着急,一秃噜就口不择言了。

丛蔚侧着身子被他抱在怀里,耳朵贴在他正胸口,隔着衣服,心跳声都犹如在耳边擂鼓。她抬手,悬在半空犹豫了那么一小下,就顺着落到了裴寂的脊背上,轻轻拍打两下当作安抚。

裴寂松开手,上下打量了好几眼:“没撞着吧。当时我就要跟上你,谁知哪个不长眼的不要命地往前挤,也不怕出现踩踏事故,一点素质都没有。”他气得不行。

【没事没事,我挺好的,其他人呢?】

“他们都是灯会的老油条了,用不着担心,我们从小就在这儿玩着长大的,闭着眼睛都能走出去。就是你,头回来,弄丢了我都不知道该上哪里找去。”

【那我们要不要去找他们?】

“不用了,我给他们发了消息,晚上十点在大门口集合。现在咱们就各玩各的吧,不然你找也不知道要从哪儿找起,这里岔路特别多。”裴寂牵着丛蔚从花坛上下来,手紧紧攥着她的手,力气很大,说什么都不肯放开。

“走,先带你去玩儿。”两个人拉着手,这回倒是不会丢了,混在人群里,谁也不会注意他们的亲密姿势,好像面对一群陌生人,在这种时候反而更自在一些。

“前面有猜灯谜的地方,可以打擂台,谁能车轮战一直猜到最后,就能得到今天晚上的灯王。”

裴寂指了指广场中心最高的那根柱子上挂着的“九斗珍珠灯”,仿照明朝永乐年间的珍珠灯,用白色的玻璃珠子串成一个长筒形灯体,里面燃烧着99根彩色蜡烛,彩烛点燃,这个珍珠灯就变成了九色珍珠灯,越远看越漂亮,加之晚间温差过大起了雾气,飘飘渺渺美不胜收。

丛蔚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灯笼,在科技急速发展,新技术不断革新,离不开电的现代社会,也没有谁会特地去研究花灯制作,可偏偏就有人用一生执着于传统艺术的传承,比如这盏花灯的制作者,比如丛文晏。

【猜灯谜不难,我去试试】

夸下海口。

裴寂不忍心给她泼冷水,可这么多年了,他怎么可能不知道,这每年灯王的灯谜,那可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能猜到的。

去年,要不是九十岁的大学国学教授最后咬着牙出面,灯王就要在这里挂上一整年了。而去年的灯王,则是一盏手工雕刻的巨型跑马灯,9个面,每个面上都是用牛皮雕刻出来的名画,蜡烛的光往外一透,落在地上就是一幅幅的影子画。

——

丛蔚很厉害。

这个厉害是指,她冲到了倒数第三关,在她口不能言,只能写字或者打字的情况下,要一边思考还要一边抢答,一个不能说话的人自然抢不过能说话的人,但她的脑子实在是转得太快了。

倒数第三关:忽而冷、忽而热,冷时头上热烘烘,热时耳边声戚戚,猜三国一人物。

这道谜面是明朝黄周星的经典谜面,其实不难,只要够博学多识,对三国人物了解够充分,就能猜出来。

可丛蔚恰恰就卡在了三国人物这个地方,她尽往男性角色上想了,钻了牛角尖,小时候也不太爱读三国,一时间脑子一片空白,卡得动都动不了。

旁边一个小男孩反应倒是快,他跟着丛蔚一路猜到这里,最后到底还是技高一筹。

灯王显然是拿不到了。

但进了前三甲,多少还是有奖励的,一盏缩小版的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,仿了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三回里提到的款式,虽没有灯王精致,但也足够漂亮。

裴寂从她上台开始,就在台下一直看着她,用一种仰望的姿态,臣服于他的骄傲。

丛蔚站在擂台上,被昏昏黄黄的灯笼光晕笼罩,沿着她身体的轮廓和曲线勾勒,逆着暖光,整个人好似在灯海里发光一样,头发披散着,风扬起的发丝染着光的颜色,一身长裙,好似旧时画中人。

从她第一次从“十二月”里走出来,那一晃神的惊艳,那仿佛穿梭时空的荒诞,带着巨大杀伤力,直直劈中了裴寂。

而这一刻,仿佛两帧画面重合,是夜里出没的女鬼,勾人心魄。

裴寂每看一次,都会心动一次。

丛蔚那性子好就好在她压根不好强,走到哪算哪,特别容易满足。

从擂台上下来,提着自己的小灯笼也是一脸的喜滋滋。

裴寂原先也不知天高地厚地参加过字谜打擂,能过三关就已经很不错了,看到丛蔚到了最后三关,自己与有荣焉,腰板挺得直直的。

浑身上下仿佛写了两个字。

得意。

拧开了手里的水瓶递过去:“喝口水歇会,我看你猜谜都猜得累。”

丛蔚仰头灌了一大口,手里提着灯笼,手语打得不伦不类。

【脑子累,注意力必须集中,反应还要快。说到底,还是书看得少了些,也太囫囵了,倒在这一关确实不太应该】

裴寂恨不得给她鼓鼓掌。

姑娘,猜个迷还要做一下自我检讨,说自己书读少了。

这样的人,大概也就你独一份儿了。

“走吧,灯笼我给你提着,再往前逛逛。”裴寂任劳任怨的,就跟个小提提一样。

接过丛蔚手里的长杆,另一只手十分自然地滑下去去牵她的手。

心机男,借着垂手的动作,抓了个十指相扣。

丛蔚刘海下面的眉毛微动了一下,低头去看。

一大一下两只手交叉扣着,掌心相对,亲密无间。

半晌,五根细细的手指往上弯起,贴在了那只大手的手背上。

裴寂走在她身前半步,眉眼神采飞扬,唇角高高挂起。

路过一个插满了冰糖葫芦的架子,裴寂停了脚步,一手抬了抬花灯,一手抓着丛蔚不放:“没手掏钱了,我想吃糖葫芦。”

丛蔚又开始招牌式叹气。

可脸上明明浮着笑。

从口袋里拿出十块钱零钱递过去,换来一串红彤彤亮晶晶的冰糖葫芦,糖衣泛着黄色糖浆的色泽,有甜腻的味道环绕四周。

丛蔚拿着小木棍,把糖葫芦递到裴寂嘴边。

张嘴“咔嚓”就是一颗,塞得脸颊鼓鼓囊囊。

“太肉麻了你们俩!”有人突然从后面冲出来,一把扑向裴寂。

裴寂松了丛蔚的手,一个格挡,才看清眼前的人是,绝世无敌大灯泡柏粤。

转头,盯。

姜杳杳无奈地耸耸肩:“拉不住,比哈士奇还疯狂。”

——

回去的时候,一行五个人,公交车最后一排被占了大半。

王咏仪睡倒在姜杳杳的肩膀上,姜杳杳睡倒在柏粤的肩膀上,柏粤睡倒在裴寂的肩膀上,几个人跟多米诺骨牌一样,一倒全倒了。

裴寂精神得不得了,怀里抱着丛蔚赢来的花灯,外套搭在自己的手上。

外套底下有一对交叠的手。

大掌捂得小手热烘烘的,掌心都出了汗,就是不舍得放开。

“我不知道你以前的生日都是怎么过的,但是我希望你今天会觉得开心。”开口,压低了声音。

丛蔚看着他,重重地点了两下头。

这是肯定,再肯定的意思。

两人对视一笑,分别扭过头看向前方,藏在外套下面的手,始终牵着。

回“十二月”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四十了。

丛文晏还在堂屋里忙着,看见丛蔚提着花灯回来,站起身松了松脖子,走过去摸她的脑袋:“爸爸今天还没来得及跟我的小宝贝说,生日快乐。”

丛蔚前倾,一把抱住他,在丛文晏怀里蹭了蹭脸颊。

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姑娘跟父亲撒娇那样。

【蛋糕呢?】

她中午就在厨房冰箱里看到了丛文晏买的芝士蛋糕。

丛文晏关了门,一边带着丛蔚去厨房,一边笑道:“晚上没吃饱啊,现在吵着吃蛋糕。”

粉红色的6寸小蛋糕,上面点缀着星星糖,还有巧克力凝固成的数字17。

【点蜡烛,你给我唱生日歌】

“好。”

烛火被吹灭,丛蔚睁开眼睛,分明看见丛文晏眼里一闪而过的感伤,下眼睑浮起了一抹红色。

她舀起蛋糕,塞了很大一块到嘴里,奶油蹭到了唇角,弯着眼睛笑了起来。

【爸爸,谢谢你】

舒婧走后的第三年,她终于肯过生日了。